新春伊始,北京冬奥会是福州市民最关心的大事之一。其中,在本届冬奥会的火炬传递仪式上,一名福建人的身影吸引了父老乡亲的关注,他是第32号火炬手范迪安。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学术总监。
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范迪安(受访者供图)
在火炬传递中展示团队设计
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颐和园传递,传递距离共6.182公里,由97名火炬手接力完成。
火炬手们身着白底、红黄两色纹样的制服,穿行在湖光水色、文物古迹之间,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与奥运精神的融合。
范迪安担任第32号火炬手,在传递过程中,他也谈到自己团队参与冬奥设计的感受。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奖牌、颁奖礼服,以及大型景观图形、开幕式主席台设计等,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完成设计的。冬奥会的艺术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又以现代的手法进行表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范迪安说道。
据悉,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范迪安还作为专家,参加了会徽、火炬、颁奖礼服等重要冬奥会元素的评选,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赞福州城市规划
范迪安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在参加冬奥会火炬传递前,他特地回到福州过春节,感受福州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年他一直在关注“福文化”。
他说,福道的建设,公园和沿江绿化带等公共环境的投入,乌山历史风貌区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开辟等,使“有福之州”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获得了物质、精神层面的落实。
他特别点赞了这几年福州城市的规划建设。范迪安认为,福州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围绕着“三山两江”的自然与人文肌理形成城市发展布局,既展现出都市建设的现代感,又营造了独特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全国省会城市建设中别具特色。可以说,可居之处、可行之道、可观之景的有机融合,让福州城市充满生机。
“在我看来,‘有福之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一个‘福’字,既包括了衣、食、住、行等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福分’,也包括了绿色生态、清新空气和文化生活等精神滋养的‘福分’。我高兴地看到,‘有福之州’在今天的福州已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是正在不断全面实现的、让人们获得感越来越充实的现实。”范迪安说道。
为福州美育建言
作为福建人,范迪安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将福州丰厚的闽派建筑历史遗产导入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他说,此次回榕看到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一批建筑和布局,就在保持历史建筑风貌和适应当代要求方面结合得很好,正因如此,那里成为了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他期待福州市老城区、老街区的改造能够多出一些体现闽派建筑老传统和近现代传统的风貌区。
“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福州要进一步研究传统建筑语言的典型元素,使之自然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范迪安说,目前福州市正在三江口梁厝片区新建美术馆,他期待美术馆建设上的加大投入,因为美术馆是保藏和展示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殿堂,更是当今社会特别需要的美育园地。
范迪安表示,就视觉艺术而言,目前福州的两江沿岸到入海口已经有许多新的城市景观,可见许多新建筑、新大桥,但还缺乏闽海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建议组织这方面专题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征集活动,在经济和对外贸易上发挥地缘优势的同时,发挥好闽海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