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日常 海峡卫视
《楚门的世界》是部令人头皮发麻的喜剧。
主人公楚门从出生开始,每一秒都被几百架摄像机瞄准着,全世界实时分享着他的每一帧表情、每一个隐私,他所谓的真实生活就是个骗局。
看小白的小说,有步入楚门世界之感,一步一惊叹作者集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于一身的能力。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为《租界》作序时就说:“这一九三一年的上海属于一个名叫小白的作家。”5月14日《文学的日常》将开启上海作家小白的日常,今天我们先来粗略参观下他所搭建的文学世界。
精确
《租界》一开篇,写“南京的重要人物”曹振武坐轮船抵沪,怎么登岸,小白安排了一个我们未从影视作品里得知的细节:快艇迎接。这不是他的杜撰,而是遍查了史料后还原的真实——
“三十年代上海的达官贵人不会等轮船靠岸才登陆,岸上的人会雇快艇登船接客。这是身份的象征,你去看《胡适日记》,他津津乐道地写在吴淞口吃完早饭,正在甲板看日出,汽艇来接他。”
所以,若有一天你穿进了《租界》里——
黄浦江上的汽笛声把你惊醒。你在降落。鼻息里是略带腥味的江水气息,仔细一望,邮轮滑进了窄长的航道;落到街上,迎面开来的福特汽车里坐着志得意满的冒险家们,擦肩而过的是脚步勿勿的黄包车,还有神色仓皇、面容消瘦的市民。再贴近一些,你看见:街头小报的记者找线索、递消息;俄罗斯的女军火商周旋于礼查饭店的各个房间、秘密交易;“南京研究小组”刑讯逼供讲究一套策略;赛马会上英法权贵们谈马经、股票、风流韵事,间或啜上一杯杜松子酒……各种具体的细节,扎进了你的脑海里,互相牵连、互为支撑,构筑成了一九三一年的上海。
“我会阅读很多英法外交部解密文件;各种电函、情报我从档案馆打印回来的许多文件原档;我会去阅读像茅盾丁玲的三十年代小说,上海新感觉派的三十年代小说,研究这些人的语调、视角、他们小说里人物的动机、他们面对事件的反应,叙述者对如何选择场景的判断货币,对将要叙述的事件他们如何剪裁,在他们随意渲染的过渡段落里寻找时代的气息。”
小白在写作上的考究,在他早前的随笔里就可见一斑。说是随笔,可写得一点都不随便、不含糊。
如《布纹羊皮纸还是破布羊皮纸?》一文,他围绕着《玫瑰的名字》中“pergamino de pano”(卡斯提尔西班牙文)该翻译成哪个中文词汇来对应,展开了磅礴的论述。从蔡伦造纸工艺,谈到该词最早现身的西班牙法律、法律出台的社会背景,再谈到意大利十三世纪的造纸工艺……给出自己推断的“较为准确的翻译”后,他又不惜笔力继而谈起了中世纪欧洲人制造羊皮纸的工序、地中海周边居民的书写工具、羊皮纸如何装订云云——三、四千言,干货满满,俨然是一篇博物志啊!
如此执着探索的精神,细致入微的钻研态度,看得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生怕漏了一节,辜负了他赤诚分享的美意。
小白随笔集《表演与偷窥》
随笔集里,常见小白对某某作家“精确性的学术写作方法”的赞叹,他自己也是此道中人。台湾作家高翊峰赞他“有高度的猎人精神”,沪上作家陈村则“嫌弃”他:“为了一元钱,翻遍整座山头。”也就是基于这种极致,才能搭建起属于小白的Shanghai 1931 。
精巧
凭借着“精确性的学术写作方法”小白搭建起了一座城市,他还有一套叙述之道,引我们在其中穿行,领略人性和人心的风景。《租界》是计中计、谍中谍,英法租界当局、南京政府、革命组织等几股政治势力之间暴力与阴谋的交错、缠斗;而《封锁》是一个虚构颠覆现实的故事,“用故事救人”又“用故事杀人”,虚构与现实的互动引读者走进了一个“盗梦空间”。
《封锁》的背景是沦陷时期的上海。
一场爆炸,汉奸头目毙命,日军封锁了整栋甜蜜公寓,饥饿和恐惧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蔓延。如何自救?小说家鲍天啸选择靠故事。一道道美食的诱惑之下、一次次刑讯的威逼之后,鲍天啸的故事越来越圆满、细节越来越清晰,直到逼近了他自己的真实处境……最后,他又用故事完成了对现实的猛烈一击。
“当代人越来越难以分辨虚构事件和真实事件的界限。常常地,他们以为的真实生活其实是虚构。他们只能道听途说,依靠报纸电视网络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一切信息里都包含了前人讲述过的故事,以及故事模式。每一篇本埠新闻,都被当事人、目击者和报道记者用既有故事模型改造过。这种改造甚至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开始了,事件当事人预先就无意识,或者甚至有意识地按照某种故事框架行动了。”
虚构与非虚构,小白视之为“两种食材”,他恰如其份地安排着它们的配比,又通过叙述视角的设计、事件切入时机的安排,让它们互相刺激、交融,创造出让人着迷的滋味来。2018年,《封锁》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是“在小说叙事艺术上作出可贵的探索”。
在小白看来,小说是门表演艺术,“你虽然是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写作,但你始终会意识到有读者在看着你”。他在设计鲍天啸这个人物时,参考了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包天笑,名字显然就用了谐音;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记述了一段与有着朦胧情愫的阿金姑娘同搭烟篷船的经历,也被小白用到了鲍天啸的回忆里。这是小白惯有的幽默,或者说是他埋在文中的小把戏,引读者来拆穿他的“骗局”。
在纸质版《租界》封面上有一组数字,后记注释里说是小说人物所来自的档案号——可如果你懂得四角号码,就明白:嘿,小白又来骗人了。“我很希望有读者敢于冒险,陪伴作者一起发明新故事。”
小白写随笔,骨架严整,叙事节奏流畅,细节丰沛,俨然是在撰小说;他写小说,随笔里施展不开的想象力与建构力得到了释放。这是位暗搓搓引读者进入一场智力游戏的作家,5月14日,《文学的日常》小白&高翊峰,期待你一同来拆解他的“骗局”。
小白的作品——
随笔集《好色的哈姆雷特》《表演与偷窥》
长篇小说《局点》《租界》《封锁》2018年,《封锁》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