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造福于民
赴美学习农学
叶可梁(1888-1972年)自幼便与妹妹叶可羲一同师从宿儒何振岱,研读古文,吟诵诗词。后经叔父叶祖珪与舅父严复联手撮合,叶可梁与严复外甥女何纫兰结为伉俪。而严复对其也赏识有加,关怀备至。
叶可梁从福州鹤龄英华书院毕业后,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习。在上海,叶可梁目睹洋米充斥,而街头贫民却嗷嗷待哺,于是他决意再次读农学以造福于民。1906年他远渡重洋赴美深造,先在康乃尔大学选读农艺,再到密芝根大学进修地理获硕士学位后,赴北部实地考察农业。
1911年叶可梁回国后,应当时管辖全国教育行政机构的学部招考,授予“进士”出身。叶可梁外文造诣深,又熟识大势,旋被任命为外交部参事。
1912年严复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重组加强农科建设,并主张以英语传授新农学。严复看中了学有专攻的可梁,竭力说服其出任农科学长。农科设立农业、林业各两班。修葺“望海楼”学舍并拓建农事试验场千亩,供学生学习、实验之用。叶可梁尽心筹划,终使农科初具规模。
任外交官
维护侨民权益
严复离任后,叶可梁又被外交部召回,指派他再赴美国从事外交工作,任驻美使馆秘书,后又被派往欧美各国考察外交事务,继任驻温哥华领事馆领事。1920年升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
时处“弱国无外交”的劣势,叶可梁在任职期间也勉为其难。但为维护华侨权益,他仍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碰上侨胞涉嫌刑事的法律审判时,他有时甚至整日坐镇法院旁听,驳斥带有民族偏见的判定与执行,博得华侨的赞誉。为引导侨商回国投资,他更是竭尽全力。叶可梁推介广东侨商何某向国内投资,在上海创办公益性质的丽园牛乳公司。他自告奋勇,义务兼任技术指导,协助侨商到美洲各地选看良种奶牛运回国内繁殖,终使公司发展成拥有三个奶牛场的企业,出产奶品以低廉价格供应平民。1925年,叶可梁奉召回国,任外交部主事,直到退休,定居南京。
“出手惹祸”终不悔
叶可梁为人正派,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为公奉献。他还是一个珍惜时光,分秒必争的人,每天清晨必拨对怀表,守时已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准则。在公余,他勤于笔耕,可惜文稿在“文革”中全被焚毁。现仅能从其妹叶可羲遗著《竹韵轩诗集》有关他兄妹唱和酬答诗文中,略窥他心迹一二。
1937年日军入侵,叶可梁目睹南京哀鸿遍野,愤恨至及,被迫撤离。临行前,他在住屋墙上画个东三省略图,在图面写上“指日收回”四个大字,以表明中国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后来,日军逐户搜查时,发现此抗日地图,追捕屋主不获,盛怒之下,竟将他的住屋轰毁泄愤。日军投降后,叶可梁返京,目睹断墙破壁,他只说了声“这是我早就料到的暴行!”就离去了。这时,他胸襟中只有胜利者的豪情和对侵略者的轻蔑。
1960年,经当时南京市领导彭冲推荐,叶可梁以无党派专家身份出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年近古稀的他,仍尽力用农学、地学的知识,为南京环保规划出谋献策。他经常参与实地勘察,绘图选种工作;他建议水源开拓、排水泄污、清理秦淮河道、植树遮阳蓄水等设想,受到领导重视,并得到逐步的实施。为了疏通沟渠用地,他公而忘私,无偿献出自置住地的产权,自愿挤身陋室,群众都很敬佩。如今南京城绿树成荫,道通畅且少水患,叶可梁功不可没。
1972年7月,叶可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