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读书’用福州方言怎么说吗?”“我来,我来。”16日下午,在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内,福州方言的问答环节引发了该校同学们踊跃举手、抢答。在这场“福州方言传承学校授牌仪式暨经验交流会”上,福州市32所学校被授予了“福州方言传承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这也是福州市首批方言传承学校。
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积极抢答
福州方言既是闽都文化的基因,也是闽都文化的载体,维系着十邑乡亲乡情,传承着闽都千年古韵,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以福州方言文化作为课题选题的,福州十四中是第一个。”福州市第十四中学教研室主任陈昉说,在他们学校,福州方言已经见缝插针式地融入了各科课堂中。“比如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福州方言读出来就非常得押韵。”陈昉告诉记者,2017年,该校就已经开启了福州方言进校园,“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说方言,现在他们开始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说起。这条路还是很远。被列为福州方言传承学校,对我们是一种鼓励,也是动力,要继续做好方言传承工作。”
2、共有32所学校成为福州市首批“福州方言传承学校”
闽江学院方言研究所副所长郑丽表示,三年前,他们曾就福州高中生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及方言使用情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38.2%的学生表示“不会说”福州话,能用福州话熟练交谈的学生只有18.4%,同时,也只有13.1%的家庭用语以福州话为主。“研究表明,福州话使用领域在缩小,使用功能在减弱,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郑丽副教授说,“好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工作者已经行动起来。”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福州市教育局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坚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对有兴趣的部分学生开展福州话、闽剧、福州评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传承、弘扬活动。一批长期坚持传承福州方言的学校,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十番音乐的传承已经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福州十四中全校参与市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福州方言文化的实证研究》;闽清县实验幼儿园的福州方言传承从娃娃抓起,校本教材《礼乐伴我成长》将方言童谣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课程。
3、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十番音乐传承硕果累累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顾问邱登辉认为,上好福州话教学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学校支持、学生喜欢、家长认可,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在这三方当中站着一个核心人物——老师!老师就是整个教学午台的总监加编剧加导演。”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顾问邱登辉
福州市教育局调研员肖祥艳指出,接下来,学校要在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福州方言的传承工作。创造条件开设福州方言校本课程或兴趣活动小组。进一步发挥授牌的32所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一批学校做好福州方言的传承推广工作。(福建广播FM全媒体记者 守明;编辑: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