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元旦开始,趁着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民进党当局推出了“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福利与优惠”。近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更是高调宣称,台商的回流金额已经逼近7000亿元新台币。
可是,台湾当局经济部门副主管林全能日前在台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坦言,目前从海外汇到台湾的资金是零,一分钱没有。
从被吹破了天的“7000亿元”到“0元”,台商回流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期《博采众说》嘉宾
福建省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所长苏美祥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台籍副教授练卜鸣
“7000亿”到“0元” 蔡当局在吹泡泡
从今年年初开始,民进党当局推出了“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福利与优惠”。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临近的背景下,“台商回流”的话题被民进党一炒再炒。
福建省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所长苏美祥认为,蔡英文此举,有两方面的目的。
一、推行所谓的经济“离中”政策,试图割裂两岸经济联系。
二、掩盖执政失败,谋求连任加分。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经济一直比较低迷,失业率攀升,招商引资方面乏善可陈。此时,炒作台商大量回流台湾投资,蔡英文就显得有“政绩”可吹嘘了。
中美贸易摩擦
会导致台商大规模回流?
蔡英文当局推出台商回台投资政策,表面看是很美丽的——要保护台商免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
苏美祥副所长分析说,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之下,大陆台商为规避成本风险,避免客户流失,投资转低或者贸易转单,而回流到台湾似乎是一个选择,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简单草率的!因为投资行为是由市场的各种方面因素决定的,还要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长远考量。
台湾的知名大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出走台湾,在岛外的投资基本上已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相对稳定的格局,包括在大陆、欧美、东南亚等都有布局。如要台商投资要由岛外大规模回流到台湾,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
对此,练卜鸣教授用数据证实了以上观点,他说,大陆外销产品到美国销售量排名前20的厂商有15名是台商,台商早期赴大陆投资的原因在于大陆劳力密集,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大陆各项生产成本要素还存在优势;再看台湾的投资环境,为人所诟病的台湾“五缺”问题(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限制了台商投资,尤其是在“缺工”部分,台当局一直没有提出有效的对策。所以,台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工厂搬回台湾。
大陆投资优势明显
经济发展留得住台商
事实证明,大陆的投资环境优于台湾,不仅因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大陆投资环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练卜鸣教授表示,产业集群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加之大陆物流蓬勃发展,效率比台湾要高得多。
练教授说,近十几年来,大陆已经跟24个国家跟地区签订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一带一路”中有非常多的亚洲地区和欧洲地区的国家陆续加入,这些投资也给台资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更令台商感到欣喜的是,11月4号大陆出台的“26条措施”,条文中出现了14次的“同等”,即让台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台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渠道,比如进入5G产业等高科技的产业。这些,都是吸引台商留在大陆继续投资的积极因素。
苏美祥副所长用数据证实了大陆投资环境优势。
今年1~7月份,不含经第三地,台商对大陆投资同比增长了49.01%,这个数据是很漂亮的。说明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大陆还是比较坚定地、以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来回应外部的压力,大陆经济规模仍在持续增长,结构在不断优化,市场在不断开放,事情证明大陆依然是台商投资的最佳选择。
来!划重点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蔡英文当局鼓噪声称的“7000亿”新台币的“台资回流”,到目前来说,只是“空头支票”,从“7000亿”到“0元”,这所谓的“台商回流”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中美贸易摩擦并不可能促成大规模的台商回流。大陆经济在持续增长中,各领域发展也都在不断完善中,无论是良好的市场环境,还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大陆都是台商投资和贸易的首选地之一。
第三、大陆在“31条措施”的基础上,现在又进一步出台了“26条措施”,为台商台企提供更好的优惠和服务,条条是干货,处处是机会;而蔡英文当局先前处处设卡,阻挠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现在,为了选举利益,竟吹嘘“台商回流”取得巨大进展这一所谓“政绩”,一个字——“骗”!
大陆在不断端出有利台商台企的政策牛肉,台当局却在吹泡泡。两相比较,谁在真心实意地为台商的未来着想,谁又在为自己的私利而不断消费台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记者:谢映珊
编辑:郑韶风 陈 锋
主编:郭福佑 闻 达
编审:林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