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扬帆远航

来源:武夷学院

站在时光交替的新起点,回望2024来时路,时间镌刻下武夷学院坚定有力的脚步,年轮圈画出武夷学院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扬帆远航。

2024为明天把稳方向之盘。这一年,武夷学院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管党治党活力持续激发。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化运用“第一议题”制度,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和省委有部署,学校见行动、见成效。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获全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一、二等奖2项,3支团队入选全国、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武夷学院召开2024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24为明天点亮前行远灯。这一年,武夷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优化。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会,建立39个社区楼栋党支部,1项作品获全国高校思政公开课展示活动特等奖,3个案例入选省第二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等项目28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90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顺利通过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验收,获评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大力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获评“2024年度高质量就业最佳服务高校”。

武夷学院获评“2024年度高质量就业最佳服务高校”

2024为明天提振希望信心。这一年,武夷学院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内涵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打赢申硕攻坚战,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新增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9人,新引育博士61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新增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54项,5名教师在省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强化有组织科研,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成立生态文明研究院,与天津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6项、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1项(全省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级以上纵向科研经费比增56.6%;发表高质量论文210篇,其中中国科学院TOP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63篇、CNS子刊3篇。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实施朱子文化“双创”计划,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24场,国际儒学联合会孙春兰会长莅临朱子学研究中心考察指导;建好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武夷艺术研究院,举办“一论坛、一讲坛、一课堂”活动30多场、艺术作品展览6场,产生广泛影响。

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揭牌

2024为明天汇聚幸福日常。这一年,武夷学院坚持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管理服务效能持续强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出台第六轮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岗位管理体系。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优化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1项作品入选教育部法治作品征集活动名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争取教育强国等专项资金8000万元,综合服务实训中心、学生公寓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13项,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校园保持平安稳定。

建成朱子书院,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回首2024年,是乘风破浪、笃行不怠。展望2025年,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的一年,武夷学院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为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傅鲤榕


展开查看全文
评论
{{item.member.nick_name}}
{{item.content}}
{{item.updatedStr}}
发布